1)第393章 重修宗祠_春风199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多年前,姚家老祖一路从河南向南迁徙,走到了现在姚家村所在的位置实在走不动了,便定居下来,慢慢的形成了姚家村,然后演变成十几条村子,形成了现在的姚家片区。

  姚是当地的大姓,根据统计,三山镇八万多人口里,有四分之一是姓姚的,主要集中在以姚家村为中心的这片区域。

  走到今天,除了老人,越来越少的知道这段历史,唯有过年过节祭祖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和姚家村的人是同一个祖宗。

  因为宗祠在姚家村。

  与这么大一条村子不匹配的是破旧的宗祠。

  什么叫做光宗耀祖,后辈发达了,祖宗也要跟着荣耀起来。

  重修宗祠是必须的。

  全村老老小小都忙活了起来,比过年还要高兴。修宗祠不需要请人的,村里人才济济,要不是姚远极力反对,姚振华是会请村里人来建新宅的。

  修宗祠倒是没问题,村里搞建筑的不少,只要有材料,家家户户按人口出工,像生产队时期那样。

  平整场地、挖掘地基,男人是主力,妇女们则搞起了后勤,做饭的做饭,清理垃圾的清理垃圾,姚老板要求建地下管道雨污分流,还要在边上修一排可以住人的平房,包括配套的厨房和洗手间。

  所以从学校那边请了两个技术员过来,现场画图现场开建。

  按照姚老爷子和老支书的意见,宗祠要有三大间,居中的一间是放列祖列宗牌位的,左右则是神仙牌位。中间这个大间正对着戏楼,两者之间要有一块可以容纳全村老小看戏的小广场。

  围着一块讨论的还有十几号青壮年,尤其是一些去过外地见识过世面的,纷纷出谋划策,把两个设计员搞的晕头转向的。

  不过,他们是痛苦并快乐着的,因为这是大老板的老家。

  姚远是无所事事的,大家只需要他做一件事情——拿钱。

  为此,姚远专门让余铁力回市区娶了一百万现金回来,由着大家按照最高标准最气派的模样来重修宗祠。

  他索性带着余铁力和姜勇跟着姚虎考察起了村里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搞起了田头调查工作起来。

  姚家村所在的地区属南方地区,雨水充足土地肥沃,但是种植水稻的很少,因为相较于水稻,甘蔗的经济收益更高一些,可见现在的水稻作物的经济属性有多低。

  作为同龄人,姚虎俨然是庄稼老把式了,姚远则活脱脱的城市里的公子哥,许多农作物甚至认不出来。

  姚远两辈子加起来也没有务农过一天,对农作物的了解仅限于理论上。

  也只是他是如此了,余铁力和姜勇对农活、农作物都是非常熟悉的,都是农村孩子出身,打小就开始帮着干农活,都门清。

  看到水稻,姚远就想起他重生前不久逝世的袁老,不由一阵唏嘘感慨。他很清楚,华夏的粮食安全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