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二章 后续的反应_我不是剑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已经落下帷幕。

  这一届《国王的演讲》成为最大赢家,《雨果》11项提名只得到5座不算大奖的奖杯。

  华夏记者候雷正是在现场目睹全过程的人。他去实打实采访了一番获得最佳配乐的霍华德·肖,得到他亲口的承认,这座奖杯有华夏人何邦维的一份功劳。

  候雷心里很兴奋,走在加州的好莱坞大道上,目睹影星在颁奖结束后纷纷消失于夜里的五彩缤纷之中,暗自盘算怎么写这则新闻。

  先写个轮廓,然后让主编查查何邦维这个人的履历,以前真没听说过这人啊,候雷打了辆车,在心中拟着标题:奥斯卡得主致谢华夏作曲家?中规中矩。要不就。民间作曲高手与奥斯卡的不解之缘?这个似乎好点。

  候雷回到自己住的公寓,给国内主编打了个电话,让他帮忙查下,然后就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敲打起来。

  一篇新闻稿件就在他的手里隐约成型。

  美国的晚上已经是华夏的白天。

  燕京时间2月28日晚。燕京娱乐信报的廖主编审阅了一篇从美国传来的稿件,对于奥斯卡出现一个陌生的华夏名字他也很是好奇。

  审阅了一番这篇名为《华夏作曲家初见奥斯卡》的新闻稿,廖主编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安排明天3月1日的报纸给个二版。

  一夜很快过去。

  当燕京早起上班的民众从报刊路过时,有固定的报纸读者顺手买了一份燕京娱乐信报,准备等下上地铁的时候打时间。

  囫囵吞枣的吃了三个肉包作为早饭,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夹着报纸挤上地铁。眼疾手快的抢到一个座位,深感庆幸。

  平息了下心情,他略感愉快的打开手里报纸。

  头条是介绍了一番昨天奥斯卡的情况,《国王的演讲》获得最佳影片、娜塔丽·波特曼凭借《黑天鹅》封后、科林·费斯凭借《国王的演讲》封帝……

  饶有兴趣的看完头条,他继续往下翻,第二版是——华夏作曲家初见奥斯卡。

  咦?昨天有华夏人在吗?

  他快的浏览了一遍,才知道只是在最佳配乐的获奖感言中提到有个华夏人何邦维。

  不过,那也挺厉害的啊,青年掏出手机有些好奇的搜了搜“何邦维”这三个字,却现没什么有用消息,于是在自己围脖上了条动态:何邦维是哪个作曲家?以前没听过啊。

  青年平时就喜欢关注娱乐新闻,物以类聚,他的朋友粉丝也差不多和他一样的习惯。

  把手机放兜里,他继续看起今天的娱乐信报。

  同样的一幕在整个燕京城零零散散出现,燕京娱乐信报的前身是戏剧电影报,已经有2o多年的历史,从2ooo年开始更名,如今已经行量已经有4o万份。

  作为一份早报,它已经有不小的份量,今天第二版的独家报道引起了一些热爱娱乐民众的关注。

  3月2号,眼看这则新闻不错,一些兄弟报纸纷纷转载。

  《申城一周》刊——奥斯卡最佳配乐出现华夏作曲家。

  《娱乐周刊》原文转载——华夏作曲家初见奥斯卡。

  《星周刊》做了小小的探究——何邦维是何许人也?

  由于这些报纸的刊量都不小,华夏与奥斯卡的联系刺激了读者的心理,这上。

  一些人开始搜索何邦维的名字,另外一些人则选择去看了看《雨果》这部电影。

  何邦维对这毫不知情,他正在犹豫一件事情。(未完待续。)

  ...手机端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