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章 录制节目的决定_变身香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历史的天空之知道点三国历史》,林静下意识的就不去想录制这个以《品三国》的文稿为基础的教育节目。

  写书躲在书斋里就行了,出版的具体事务只要交给莫子奇交给书虫出版社,就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了,卖得好了还能偷着乐。最多也就像《明朝那些事儿》那样,举办个现场签售会。

  但录制教育节目不同,最终可是要上电视的,就如梁音宁所说的那样,避免不了“抛头露面”。

  其实抛头露面什么的,林静倒不怎么在乎,只是总感觉不怎么好就是,并对录制《品三国》隐隐有一股抗拒的心理。

  张何欣然也是对林静的这种抗拒心理百思不得其解。

  先,以林静清丽的样貌高挑的身材,只要穿着打扮得稍微入时一点,电视上的形象就差不多哪去。单只凭外貌,如果原意上节目,张何欣然都有信心吸引不少的观众。

  其次,林静的形象好得来,还不是那种只空有样貌的花瓶。她已经出版了三部差不多六百万字的小说,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尽皆风靡港台两地,更是香江中文大学的高材生,没人会说也没人敢说,她是一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花瓶。

  最后,从林静的行为举止看来,她也不像是那种没有自信的少女。

  如此才貌双全,再叫上《品三国》这样好的节目文稿,两厢配合之下,完全可以策划做成一个无限接近完美的节目,但偏偏她就不愿意参与到如此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中来。

  这完全是暴殄天物!张何欣然如此想着,而且是越想就越觉得,这个节目非林静不可。

  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一个念头,张何欣然在林静初次拒绝了她后并没有放弃,反而是每天都会找过来,不停的进行言语上的“轰炸”。而且她的“轰炸”还是地毯式的“轰炸”,对象不单止是林静本人,还包括梁音宁这个闺**,甚至是林静的爸爸林力威、弟弟林言和妹妹林思,林静的老师王立民教授等人。

  如此诚意足到爆的邀请,让林静感觉到困扰的同时,也是有几分感动的。

  因此她不断在心里问自己,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拒绝?

  然后想起了后世的《品三国》的一个评价,说易中天先生独辟蹊径,“妙说”历史,巧妙地运用“俗不可耐”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有趣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平常一段史从他口中出来俨然活灵活现一般,象评书一样绘声绘色。

  易中天讲三国,韵味十足,精彩非常,加上先入为主,后来人无论如何,都很难在讲三国上越他了。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曾经游览黄鹤楼的时候写了一《黄鹤楼》的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