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31章 加工中心和精密设备_工科生的华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1章加工中心和精密设备

  王旭拉着王霏的小手,悠悠然地在自家的工厂里视察,嗯,真的就是带王霏看看罢了。

  王旭不喜欢搞生产,主要是他也没这个能力,当然,帝都同样也没那么欢迎生产型的企业。

  玉卓师兄作为王朝实验室的大当家,自然也就从善如流,随着王旭的心意而为,这是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素质。

  所以玉卓师兄把帝都这边的工厂搞成了全能型的工厂,就是那种各种基本设备都不缺,人员也不缺,偏偏就是每样都不上量。

  等于是给王旭专门做小批量的零件或者调试新产品使用的,而真正需要量产的东西,都通过各种合作或者代工的方式转移出去了。

  当然,王旭的懒散也给了玉卓师兄不少的可操作空间,毕竟虽然企业不大,但利润可不低。

  这样的企业在八十年代还不是很流行,主要是世界范围内专业代工企业还不是主流,无论是芯片还是电子板卡,都是如此。

  专业代工的兴起正是这个年代,无论华夏还是湾湾,以至于后来的东南亚,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规模化的真正意义上的代工企业。

  而这会儿的大部分企业,其实是来料加工的粗浅手艺,只能挣点最基础的加工钱,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指望靠这个强起来那就很难了。

  后世的那种代工却不一样,那种代工可不仅仅是代工,不仅仅是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包括了复杂的设计和实现,这可就不是一个简单人力密集能够解释的了。

  到了后期,甚至都有了只要你出创意,其他全包的代工模式,不然也不会是个人就能做手机了。

  再往后,汽车好像也能这么玩了。

  其实说到底,这是整体工业体系强大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大发展才会出现的现象,现在,嗯,只能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罢了。

  这一世,代工企业的发展也有了不小的进展,虽然还没有出现富士康、比亚迪那样的超级代工企业,但比起王旭前世的同期,却也有着代差级别的不同。

  这当然就是世贸带来的好处了,这会儿的华夏的工资更低,开放程度却更高,有着新材料、新产品的海外热销,让华夏在关税等领域有了更多让利的空间。

  大量海外的企业开始在华夏进一步地加大投资,催生了更多的代工企业的发展,王旭带来的各种新理念也正在逐步地从相关企业向配套企业快速地扩散。

  那些来自于水木专利池的技术,往往都伴随着严格的工业标准和要求,而要符合这些要求,就得进行企业管理上的提升。

  连带地,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为了拿到订单,也就不得不水涨船高地跟着进行配套。

  这就是新技术企业带来的连锁效应,你不跟潮流,你就拿不到大订单,伱就会被拉下,然后

  请收藏:https://m.kami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